运河资讯|“点燃运河经济带非遗文化产业引擎”座谈会上 大运河传媒建议洋河酒应尽快出海
大运河传媒讯 (徐蓉)2月22日,由民建宿迁市基层委员会、民建扬州市经济监督总支部联合举办的“非遗传承,共融共生”——点燃运河经济带非遗文化产业引擎座谈会的与会代表们,走进宿迁洋河酒厂等地考察。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副秘书长、大运河传媒总编辑王晖军受邀参会,在主题演讲中以洋河酒酿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建议在企业出海、海外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清晰的背景下,白酒行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洋河酒,应尽快走出国门,把海外市场发展为新的增长极。
摄影 孙显明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凿、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建设,大运河蕴含的经济、文化、生态与旅游价值愈发凸显。非遗文化作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运河文化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与会代表在洋河酒厂“梦之蓝手工班”展示区可以看到,国家级非遗“洋河酒传统酿造技艺”被拆解成108道可视化工序。借助VR技术,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到制曲、发酵、摘酒的全过程。
摄影 孙显明
展开全文
王晖军在发言时表示,全国唯一拥有隋唐通济渠、元明时期的黄河故道、清代中运河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运河主航道的宿迁,不仅拥有156项水文化遗产,还诞生了泗州戏、淮海戏等特色传统戏曲舞蹈,洋河酒酿造、乾隆贡酥制作等传统技艺,孕育出丰富的酒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洋河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传统技艺类项目。洋河酒之所以历久弥新,与大运河的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以及独特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放眼世界,苏伊士运河、泰晤士河、莱茵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等都通过推动文化、经济、体育、旅游、水利等多种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有效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许多世界运河城市正通过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例如,欧洲第一大河——莱茵河,孕育了许多知名葡萄酒产区,拉动了四通八达的航运网。
运河城市应主动将非遗文化活态化作为常态,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需要引入新鲜元素进行激活,通过“非遗+”模式,将非遗与现代科技、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洋河酒作为宿迁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内白酒市场正面临下行压力,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市场越来越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酒行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其视为新的增长点。勇敢地走出去,这不仅是应对国内市场挑战的策略,更是开拓全球市场的必然选择。
WCCO作为中国唯一以运河为主题的国际组织,始终以运河为纽带,致力于促进世界运河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共享发展经验,推动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王晖军提到,以酒为媒,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发展。洋河酒可以与国际组织、大运河传媒携手,创新“非遗+”新形式,探索国际化合作。利用彼此在不同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丰富资源,提升运河城市酒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实现文化互鉴与经济共赢。并且,可以通过大运河传媒的国际化传播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建立“中国运河白酒产业带”的倡议,向全球展示运河城市酒文化的非遗技艺与文化故事。通过点燃非遗文化,将大运河打造成文明互鉴与共同富裕的纽带,为全球运河城市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民建宿迁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宿豫区司法局副局长汪鹏,民建扬州市经监总支部主委徐靖等参加座谈会。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评论